财税新闻
不忘初心,突破创新——微众银行微业贷与小微企业共同走过2021
2021-12-29 12:00  点击:0
2021,小微企业呼唤的是什么样的服务? 2021年作为中国金融业深化改革的产物,微众银行践行“让金融普惠大众”的使命,将金融活水源源不断地引入实体经济。在小微金融服务领域,微众银行以微业贷模式为核心打磨出的服务生态圈,累计逾8700亿元的贷款“活水”注入,深入触达了全国29个省和直辖市超240万小微企业。以数字科技促金融活水持续涌动,微众银行走出了小微普惠金融四“新”范式。 新生态——数字供应链金融赋能“百业”发展 新生态之所以谓之“新”,不仅在于其能创新应用数字技术,实现场景与服务融合,也在于其能重构供应链产业链内部的协同发展,更在于其能促成产业生态圈高水平、深层次、多维度的生态竞合。微众银行基于微业贷模式,以数字科技为核心创新推出差异化供应链金融服务,始终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重点支持国家产业政策方向和技术先进、有竞争力的产业链条企业,同时响应国家“创新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重要任务。今年11月,微众银行正式启动供应链“百业千亿计划”,提出未来3年将重点布局民生消费、新基建、绿色能源、现代农业、专精特新五大方向,与上百个子行业的超千家行业龙头企业达成合作,以三千亿专属资金支持小微企业向阳生长。 新布局——践行“双碳”、守护“两山”,农村金融助力乡村振兴建设 绿色发展离不开绿色金融的支持。“十四五”规划首次提出“双碳”目标以来,微众银行积极响应号召,主动布局绿色环保产业金融,依托数字化服务优势,通过为绿色建筑、绿色能源等产业的上下游小微企业提供绿色专项信贷支持,以达成支持绿色产业链成长、完善绿色金融体系发展的目标。今年以来,微众银行微业贷通过与光伏行业排名前五的品牌完成签约,在绿色能源领域重点产业的布局已初见成效。微众银行微业贷与光伏核心企业的合作,也发挥了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宣传教育作用。通过重点布局绿色能源等行业供应链金融,微众银行微业贷将以实际行动擦亮绿色金融底色。 在农业领域,目前微众银行微业贷已具有良好的服务基础,已与饲料、农机、化肥、种子、农药等农业细分行业超50家核心企业达成合作,开展农业供应链上下游的金融业务,以支持链属企业发展带动产业链稳定发展,以产业链稳定发展促进上下游共同发展,带动各地就业、致富等等,从而促进达成乡村振兴的发展目标。接下来,微众银行将持续对产品及服务进行创新,并探索全国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合作新模式,服务更广泛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新台阶——探索新型服务模式,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政府+金融机构+企业”等多部门协作机制可以充分发挥“政、银、企”多方作用,通过整合各方资源,加大对小微企业,尤其是“专精特新”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微众银行微业贷通过不断加强政银企合作,丰富合作形式,延展合作范围,创新合作模式,积极推动金融服务模式创新及落地。今年7月,微众银行携手深圳市融担基金、深圳担保集团,创新试点“政银担”线上批量融资担保业务,构建了新型的政、银、担线上批量融资担保合作模式,并成功应用于湖南、广东等地,实践证明该模式对于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发展具有良好示范意义,也延伸了微众银行服务小微企业的广度和深度。 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等19部门联合发布《“十四五”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规划》,力争到2025年,可以推动形成100万家创新型中小企业、10万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这一数据再次强调了中小微企业走专精特新道路,对于我国经济发展了必要性。针对科创型小微企业及专精特新中小微企业,微众银行基于微业贷模式打造的科创金融,截至2021年第三季度,已为近15万户科创型企业累计授信1005亿元。除了提供融资服务外,微众银行还探索数字化“贷+投”创新服务模式,以数字科技驱动打造微众银行科创企业评估体系,为科创型企业和投资机构开辟出一条创新的数字化、智能化投融资体验之路。 新方式——践行公益为小微企业发声 小微企业经营发展需要更为良好的成长环境,金融机构不仅从融资角度为小微企业减负、加持,也需更好承担起传递企业家精神、提振小微企业发展信心的社会责任。关注到当下小微企业渴望发声宣传的需求痛点,微众银行微众企业+打造“助力企业100%公益行动”,以拍摄广告片、开设摄影展、助力企业主登上大屏及杂志专刊封面等多种形式为小微企业持续发声,让企业的价值被更多的人看见,以有温度的服务见证小微企业成长。微众企业+为一百家小微企业主拍摄长达百秒的宣传视频,赋予新时代企业家精神新的解读,并助力企业登上深圳宝安机场大屏,展现了小微企业的良好形象。12月5日,微众企业+与知名人像摄影师肖全联手打造的《这个时代的创新者》摄影展开幕,以照片方式记录小微企业发展点滴,践行了微众企业+与小微企业共成长的理念。 今年以来,金融业持续践行普惠金融创新发展道路,将改善中小微企业活力,有利于稳定经济、促进创新及高质量发展。
发表评论
0评